15821507586
首页 > 新闻动态

健身器材公司的一项“特殊活动”,员工这样评价……

Company dynamics

03 / 11 / 2023


一座健身器材制造工厂里,会有什么样的声音?车间里机床隆隆运行,机械手臂来回切割,工件碰撞叮叮当当,噪声下提升分贝的说话声……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联想,但这家坐落在山东青岛中部的健身器材公司,却不只有这些声音。


从去年5月开始,驰健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,开起了一场场读书分享会。总经理王延峰亲自作为主讲人,给员工们从人类历史讲到企业管理,讲思维逻辑也说心理辨析;座下员工,也从起初的寥寥十几人,到如今的“座无虚席”。一家做健身器材品牌的企业,为什么会把读书分享会做成企业传统,老王之前的采访给了我们答案。而这次我们来听听,驰健的员工们,是如何看待读书分享会的。


作为读书会的组织者之一,宫焕坤是看着读书分享会一期一期办起来的


对于其中的情况,他如数家珍。“驰健共组织了47期读书分享会,分享了55本书,哦,加上上一期的分享,应该是56本书了。”他每次开完会都会统计,连人数也没落下,“目前总参与人数应该有2700多了。”


宫焕坤见证了读书会的听众从十几人,到场场人数爆满;从同事的办公桌上只有电脑,到如今总是摆几本翻阅过的书。包括他自己,也通过读书会,找到了读书的乐趣,“这两年里,我大概听书听了有300多本,买回来细读的书也有50、60多本了。”除此以外,他还成了除王总外,其他为数不多的读书会主讲人之一。


读书分享会作为驰健的企业传统,除了影响到公司内部,宫焕坤还切实体会到了对企业外部产生的作用——自今年以来,驰健把发展重心放在研发领域,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大大提升。而宫焕坤也明显感觉,备受驰健人认可的驰健文化,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才的流入。


“其实很多年轻人来求职,不仅仅是找一份简单的工作,他们更在乎的,是在这个公司的收获和成长。让这些年轻人看到学习和培训的机会,对于我们吸纳人才是很有帮助的。”


除了学习,“利他”也是驰健的核心文化。在宫焕坤看来,在人事角度的“利他”,是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。“对许多公司而言,股东、客户、供应商、政府、员工这些都是要考虑的,但排在第一的各有不同。驰健很明确的是,我们始终坚持把员工的利益摆在第一。”


宫焕坤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,“其实很好理解,无论产品经过多少环节,最终都是通过员工的手给到客户,只有公司真正对员工好,员工才会认真对待产品、对待客户,才能把业务做到最好。”


落实到具体,宫焕坤表示,驰健会坚持初心,为驰健人提供一个稳定且有发展潜力的职业环境,疫情期间不裁员、提升薪资水平、提供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,“就像读书分享会,只要员工喜欢,我们会一直办下去。”

作为今年的应届生,驰健是宋家乐入职的第一家公司。


原本图着离家近,无意中发现这家公司不仅做健身器材,还有浓厚的健身氛围,这对于大学时期就热爱健身的宋家乐来说,无疑又增加一重吸引。


不止如此,随着了解的深入,驰健更吸引他的,是真正与企业相融的文化价值观——“本分诚信、创新驱动、员工第一、终身学习、社会责任,”宋家乐脱口而出,他爽朗地笑道,“我随时都能讲出来。”


他表示,自己入职后的第二周,就把驰健二十字的企业价值观打印出来,贴在了工位旁边。“我感觉这不止是企业文化,其实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。”


从入职到现在,宋家乐共参加了4次读书会,如今回想起来,会上讲的细节他不一定记得清晰,但是对读书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。“我现在试着把短视频给戒了,虽然还没养成读书的习惯,但是王总说,不建议碎片化地接触信息。现在想想也对,与其浪费时间,不如看会书,专心思考一件事情。”


在他最近参加的一次读书会上,王总分享了《远见》这本书。书中提到的职业规划相关内容让他获益良多。“我记得书里有提到一句话,‘精通一项技能的时间至少要1万个小时,差不多要花10年左右’。”宋家乐对这句话记忆深刻,“像我们这样的新人,更应该要持续地去学习、去训练,做好当下的事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
当谈及对未来的期望,他想了想,“我希望自己努力学习,早日独当一面。”他尤其提到,最近部门希望引入一个质量管理体系,他激动地表示,“接下来,要和部门同事一起,把这个体系融入当下的工作中,把我们健身器材的质量做得更好!”


宋德玲感受到读书会带来的好处,还是在一次跟国外客户打交道的时候。


去年在德国,他与对方高管谈业务的过程中,聊到了读书的话题。对方提到彼得·德鲁克的名句,宋德玲猛地记起王总在读书会的话,他接过话头,“In the face of culture, strategy is not worth mentioning(在文化面前,战略不值一提),right?”看到对方投来赞许的目光,他不禁感叹到,知识的作用有时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。


其实读书的习惯,宋德玲一直都有保持。他刚来公司的时候,还与王总以书相交,“我们聊到过读书,没过几天王总就送了我一套《苏东坡新传》。”他想,这也是他更加坚定留下来发展的原因之一,“读书之人,总是惺惺相惜的嘛。”


他粗略算了算自己的阅读量,“去年一共看了17本,大概有300多万字吧,忙起来的时候就听书,也听了有100多本。”但令他印象深刻的,还是他初次登台分享的书,名叫《乡土中国》。


那一次读书会,他分享了一个半小时,但为了读书会的现场效果,他准备了十几个小时,把书翻来覆去读了四五遍。当最后听到同事们的掌声如潮,他很欣慰,“还是很值得的。”


为了让同事有收获,他觉得自己辛苦付出也甘之如饴。这或许,也是受到驰健“利他”理念的影响。在宋德玲所负责的外销工作里,他也一贯如此坚持。他提到,健身器材行业竞争激烈,许多品牌为了推销,不断用“低价”来刺激客户获取订单。“我们绝不会只依靠价格说话,我们永远是站在客户的立场,通过公司的资源,真正帮助客户解决痛点问题。”


据宋德玲表示,近几年,驰健在研发投入的力度持续加大,研发团队从起初的十几人,到如今增长至近三十人。高于行业水平的研发投入,也换来了井喷式的产品创新。“思想与产品的先进性,让我们拥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。后来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完成了逆势增长的业绩目标。”


无论是在钢铁工厂里做好读书会,还是在行业寒冬里实现业绩逆势增长,宋德玲觉得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,“这可能,就是文化的力量吧。”


察觉到驰健的与众不同,是在韩沐春初次面试的时候。


在她印象里,别的公司总会在面试的时候,大讲一些行业前景、企业潜力、职业规划或者薪资优势之类的,但当时面试她的王总,却着重讲起了公司的价值观,还解释起了每一个词的含义。“当下我就觉得,这个老板,不太一般。”


后来入职后,她坐在新员工培训的前排,又听到王总提到了企业价值观里的“社会责任”,她回忆道:“那时候,王总说公司慢慢壮大,现在已经有了500多名员工,他们的背后是500多个家庭。为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,即使是在疫情期间,他都努力做到不要裁员。”


那一刻,韩沐春觉得,自己来对了公司。


包括得知公司有读书分享会,她也很惊讶。“我之前也在行业其他公司待过,从来没想到公司还会有读书会。”她当时就在想,“公司做的不应该都是工作相关的事儿吗?带员工去读书有什么用呢?”


当参加过几次读书会后,她才有些明白,原来这就是“终身学习”,还是没有脱离那个企业价值观。“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写在墙上的,但驰健是一直在做的,而且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个传递,让整个企业或者说是团队有了一个核心精神。”韩沐春如今有了自己的理解。


加入驰健以来,她感触最深的还是“利他”思想。韩沐春举例了自己的工作,“其实国内是不太重视工业设计的,但我们公司很重视,并且很尊重。为了适配我们的工作特质,还给了我们足够弹性的工作时间,这么高的工作自由度,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。”


这样的企业文化环境,也让韩沐春更加确信,要把文化和产品相结合,继续传递下去。“公司对研发设计的重视,也是为了要让用户使用更舒服,我们也会把这一理念融合到设计里,争取做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。”


耿秀娥已经记不清,这是她的第几份工作了。


大学毕业后,她做过大学辅导员,也做过仓管员,从教育行业干到房地产行业,又因为孩子回归了家庭,度过好几年职业空窗期。“我父母都是农民出身,没啥文化,给不了我太多建议,所以自己在职场里也是走了很多弯路。”


“原来是打算做仓管员的,领导看我的学历跟专业,就给我安排了别的岗位。” 不过耿秀娥对现状很满意,目前她正在烤漆科做生产统计,也是这个安排,耿秀娥感觉到了驰健人性化的一面。


尤其,她很喜欢驰健的工作氛围。“这里同事啊领导啊都很好,没有勾心斗角、没有啥心机,比我之前的工作氛围简单多了,更重要的是,这里还能学到不少东西!”耿秀娥特别说道。


学生时代的耿秀娥很爱读书,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子书,她常常没事就去图书馆泡上一天。随着毕业后忙于生计,这个习惯被慢慢淡忘。直到入职驰健后,她去听了一次读书分享会。


最初她对读书会的印象,是搞“形式主义”,直到在读书会上,听到王总讲到了博弈论里的‘囚徒困境’理论,她被猛地震撼到。“我一直觉得走出校园后,就不会有人去学习这种纯理论的东西,毕竟都只想着赚钱嘛。但是看到王总这种成功的人,却愿意学习这些东西,还能结合实际真正应用到,我当下就觉得,这个领导、这个企业是值得我去追随的!”


尽管有过许多工作经历,但把读书分享会办得这样好,耿秀娥是头一次见到。即使以前在大学里,她也没遇到过。如今每周四的读书分享会,也成了耿秀娥在公司的期待之一,“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愿意去听的,虽然有些我听不太懂,但是不管是工作上还是思维上,我觉得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”


最后,耿秀娥提到,以后要把学习的习惯带给自己的小孩,“等到小孩念书或者工作的时候,我希望自己能提供一些好的建议,帮助他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。”


——


为了深入了解驰健读书分享会带给员工的影响,我们采访了十几位驰健员工,他们有的是刚入职不满一月的应届生,有的是伴随公司成长的核心骨干,有的是坚守一线的基层科员,有的是管理团队的领导干部。可惜篇幅有限,无法全部展示。


通过他们的讲述,我们透过读书分享会的这扇窗口,努力还原出他们眼里的驰健,那些精神文化、人文氛围、工作面貌等等。或许,正是这些看不着却又深扎于每位员工内心的东西,搭建成了驰健的根。

最后,提一个很有趣的采访细节,当我们问是否还记得驰健的价值观时,接受采访的每个人都可以脱口而出。


惊讶之余,我们也在想,书不温习尚且不熟,企业文化又非工作考核,何苦死记硬背?思来想去,唯有由衷认同,切身体会,才能无须刻意也能牢记于心。


上一篇 下一篇